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胆汁酸作用机理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2011-5-20 09:38| 发布者: 风云人物采访| 查看: 98691| 评论: 0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动物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胆汁酸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研究现状作一个专述。

文/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唐精 张宝彤 李爱琴 萧培珍

1胆汁酸的种类

正常人胆汁中的胆汁酸按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游离型胆汁酸( free bile acid),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和少量的石胆酸;另一类是上述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称结合型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主要包括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及牛磺鹅脱氧胆酸等。

从来源上分类可分为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三级胆汁酸。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s),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受细菌作用,生成的胆汁酸,称为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s),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和酮基石胆酸。三级胆汁酸(tertiary bile acids)则是重吸收次级胆汁酸在肝脏及肠道的代谢产物,包括磺基石胆酸和熊脱氧胆酸。

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起作用的成分也有较大差别。如人的胆汁酸是以胆酸、鹅脱氧胆酸为主,虾、蟹等甲壳动物由于是没有胆囊的无脊椎动物,因此没有胆汁的分泌,也没有胆汁酸。

由此可见,要有效地发挥胆汁酸的作用,必须根据动物种类选择适宜的胆汁酸产品。

2 胆汁酸的合成代谢与作用机制

2.1 合成途径

胆汁酸主要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有两种不同的合成途径:一个是经典途径:肝细胞内,在胆固醇7α-羟化酶的催化下,胆固醇转化为7α-羟胆固醇,而后经过固醇核的多步反应,最后生成具有24碳的初级胆汁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汁酸。

另一个是替代途径:由27α-羟化酶催化,侧链的修饰先于固醇核的还原和羟化,合成的胆汁酸多为鹅去氧胆酸。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细菌的作用下,结合胆汁酸水解释放出游离胆汁酸,进而发生7位脱羟基,形成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少量胆酸)。

2.2代谢及其机制

肠道中的各种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和游离型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此,游离型胆汁酸再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因此,肠肝循环可补充肝合成胆汁酸能力不足和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2.3作用机理

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因为它的分子结构有两性,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不但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由于脂肪酶的功能在pH值为8-9时,效果最好;而在pH值为6-7时,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小肠前端pH值为6-7,但是当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一种复合物时,脂肪酶的性质发生改变,能在pH值为6-7的小肠中起作用。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脂肪酶不仅可以执行运输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在小肠中绒毛膜表面的脂肪浓度,并促进吸收。

3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3.1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新合成及再循环的胆汁酸被分泌至胆管,以防止肝内高浓度梯度的胆汁淤积,胆汁酸的主动运输是调节胆汁酸形成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胆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响着胆固醇、磷脂、胆红素分泌入胆汁,胆汁酸主动运输所产生的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分泌入胆管增加,从而使胆汁流过胆管的量增加。

某些种类的胆汁酸如脱氢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增加胆汁容量,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利胆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对脂类吸收的作用

胆汁酸的主要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使分子具有界面活性分子的特征,能降低油和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脂肪溶解在胆汁酸分子团的中央,被胆汁酸的分子所包裹,减小了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3.3对胆固醇的作用

(1)三分之一的胆固醇的分解代谢是通过胆汁酸合成实现的。

(2)重吸收的胆汁酸对胆汁酸自身合成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因而也对胆固醇的分解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3)胆汁酸在饲料胆固醇的吸收过程中起协调作用,吸收的胆固醇直接调控肠壁细胞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4)胆汁酸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对保持胆固醇的溶解性具有重要作用。胆汁酸可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而不易沉淀形成结石。

3.4 对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胆汁酸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吸收量的功能。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细菌的抗药性以及抗生素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抗生素杀灭细菌后产生大量的内毒素称为抗生素的二次污染,容易引起急性肝脏营养缺乏症,并且不容易防治。而胆汁酸的缺乏会加速小肠吸收内毒素和产生严重的胃部阻塞物。如果动物摄入适量的去氧胆汁酸,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维护动物体的健康。

3.5 杀菌作用

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在动物的大肠中,胆汁酸能够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及其它有害细菌的增殖。胆汁酸还能防止食物在胃部腐烂与发酵。因此,胆汁酸还能够预防气胀与腹肿胀等疾病。但有学者认为胆汁酸没有抗菌基团,其抗菌活性是通过促进脂肪的消化,避免了肠道菌群的失衡而实现的。

4 胆汁酸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研究

4.1 对甲壳动物的营养作用

甲壳动物不能合成胆固醇和胆汁酸,因此必须从饵料中获得这些物质。甲壳动物(尤其是虾类)在其生长的各阶段都需要摄取胆固醇和胆汁酸,在体内转化为蜕皮激素,以保证生长过程中的正常蜕皮。作为一种固醇类物质,胆汁酸和胆固醇一样,是虾蟹正常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生产中也证实,虾蟹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更有效地促进虾蟹的生长。

4.2 对鱼类的营养作用

4.2.1 对鳗鱼的促生长作用

日本人为了解胆汁酸对鳗鱼的影响,按每公斤鳗鱼(试验鳗鱼的平均体重为47克)每天6.5mg的比例,将胆汁酸添加在养鳗专用饲料中,并做一不添加胆汁酸的对照组,经过32天的养殖后,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了胆汁酸的鳗鱼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16.7%,饲料系数降低19.7%。

4.2.2 对鲤鱼的促生长作用

日本学者还研究了胆汁酸对鲤鱼的营养作用,按照每公斤鱼体重每天6mg的比例将胆汁酸添加在鲤鱼苗的饲料中,并以未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作为对照组,经过62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胆汁酸能降低鲤鱼饲料系数17.7%。

4.2.3 对鲫鱼的促生长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胆汁酸对水产动物的营养作用,日本水产工作者还研究了胆汁酸对鲫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每公斤鱼体重每天6.5mg的比例将胆汁酸添加在鲫鱼饲料中,并以未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作为对照组,经过40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胆汁酸能显著降低鲫鱼饲料系数。

林仕梅等(2001年)使用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胆汁酸产品“可利康”研究了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了可利康0.1%,未添加可利康的饲料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可利康能有效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速度5.1%,提高饲料转化率22.9%。

4.2.4 对鰤鱼的促生长作用

弟子丸修等(1981年)研究了胆汁酸对鰤鱼(Yellowtail)的营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胆汁酸的试验组鱼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45.73-68.6%,饲料的利用率提高10.86-21.88%。

4.2.5 对虹鳟的促生长作用

颉志刚等(2001年)使用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胆汁酸产品“可利康”研究了胆汁酸对虹鳟生长的影响。试验组饲料添加了可利康0.1%,未添加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可利康能有效提高虹鳟的生长速度67%,降低饲料系数48.3%。

4.2.6 对斑点叉尾鮰的促生长作用

林仕梅等(2001年)还研究了胆汁酸对斑点叉尾鮰的促生长作用。试验证明,复合胆汁酸产品“可利康”能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

汪军涛等(2009年)研究了DL-肉碱与复合胆汁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DL-肉碱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饲料效率17.28%(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15.43%(P<0.05),提高特定生长率12.50%;补充添加DL-肉碱复合物+复合胆汁酸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较DL-肉碱复合物单独添加组分别降低4.27%和5.76%,差异不显著。

4.2.7 对军曹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周书耘等(2010年)研究了胆汁酸对军曹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0.03%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和0.015%添加组,饲料系数低于上述2组;军曹鱼血清胆固醇和肝脏脂肪的质量分数均与饲料中胆汁酸质量分数呈负相关;4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全鱼和肌肉灰分、水分质量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够促进军曹鱼的生长,并能降低脂肪在军曹鱼体内中的沉积。

4.3 对鱼类品质的影响

日本学者在真鲷饲料中添加包括胆汁酸的体色改善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试验组真鲷体色较对照组鱼有明显改善,提高了其市场价值。

为了解胆汁酸对养殖鱼类品质的影响,林仕梅等(2001年)还研究了复合胆汁酸产品“可利康”对异育银鲫鱼体生化组成以及内脏比、肝重比的影响。试验证明,复合胆汁酸产品“可利康”能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4.4%,降低粗脂肪含量0.25%,试验组的内脏比和肝重比分别较对照组的降低1.8%和14.56%。结果表明,胆汁酸能改善养殖鱼类的品质,提高养殖鱼类的食用价值。

综上所述,胆汁酸作为一种营养型添加剂,能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改善养殖动物的品质,是一种较好的水产动物专用添加剂。

《水产前沿》杂志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手机端每日水产新闻
    水产行业在线交流
    水产图片新闻
    水产会讯
    水产价格行情
    水产行业招聘
    水产养殖池塘出租转让
    水产前沿杂志订阅
    河北渔业期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