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台风“梅花”擦肩过 大连海水养殖陷危情

2011-8-11 09:04| 发布者: fishfirst| 查看: 10195| 评论: 0

千分之26 海水盐度已降至海参生死临界点

每次在台风来临之前,海岛养殖户都要进行加固网箱的准备工作。CFP供图


2009年至今,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大连海岛养殖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入夏以来,台风“米雷”、上月的连日急雨、甚至刚刚与大连擦肩而过的台风“梅花”都给了大连海岛养殖业沉重的打击。“这次如果‘梅花’真的大面积过境,对我们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十年二十年的汗水都会付诸东流。”海岛养殖户们不约而同地感慨。即便此次逃过一劫,大连海岛养殖业也面临着在台风面前岌岌可危的局势,海参原产地优势甚至面临挑战。

养殖户:“梅花”擦肩过 侥幸之余后怕之极

刚刚与大连擦肩而过的“梅花”对于长海县养殖户杨文修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听到“梅花”绕过大连、警报解除的消息时,杨文修几近虚脱。

杨文修在大长山岛养殖了100亩扇贝。“扇贝是浮筏养殖的,就是将木头橛子(木桩)打到海里,通过塑料等材质的浮力球,使连接木头橛子的绳子浮在海面上。在绳子上再吊起来一个个网笼。 ”而网笼的一个个夹层里,就装着杨文修养殖的扇贝。

8月7日中午,杨文修接到了台风“梅花”即将登陆的通知,“好多年没遭受过台风的威胁了,心里很不安。 ”杨文修坦言,他家老一辈就是搞海水养殖的,从他记事起,老人们口中1985年那场“9号台风”就是灾难性的毁灭,无数养殖户血本无归。“我从事海水养殖10多年,2007年那场风暴潮就让我惊恐万分,我正在路上开车,五六分钟的工夫,路面就结冰了。”杨文修赶到海边一看,幸好风暴潮的时间比较短,未造成大面积损失。“岛上东西分线,分成南海和北海,如果风从北往南刮,那么北海因为直接受风损失就大,而南海由于有岛子挡了一下,受影响能少一点。 ”杨文修解释说,虽然他受的损失不大,但大长山岛另一面的养殖户们就损失严重了。

迎战

得知台风即将来袭,杨文修在8月7日下午将养殖区里的船只、物资转移上岸。由于浮筏养殖的特殊性,台风来袭时,巨大的风浪导致筏子拉拽着网笼在海水中涌来涌去,“一旦木头橛子被风浪打碎,或者连根拔起,这一排的浮筏就会堆到下一排浮筏上,第二排浮筏就要承受双倍的压力,这样一排排推出去,最后就全被吹走了。 ”

按照老养殖户的经验,台风来临之前,海面上都会“走水”,走水’就是海浪正常有一个高度,到达一米多高的高度,自然就下去了。而台风来之前,海浪的高度会达到五六米高。 ”8月8日一整天,杨文修观察过几次海浪的高度,基本上在三四米、四五米左右。“大家嘴上互相安慰,没事没事,思想上都是高度集中、心里也非常紧张。 ”

后怕

“在台风面前,我们真是太无力了,只能任由它去刮。 ”杨文修感慨道,这次“梅花”擦肩而过,没有正面袭击长海县,对于他来说真是太侥幸了。“如果台风大面积从大连过境,我们这里只要稍微被它影响一点,这100亩的扇贝就要损失10多万。如果正面攻击,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多年的辛勤汗水险些付之东流,杨文修在侥幸之余充满了后怕。

盘点:“梅花”虽绕道仍有三成海参网箱受损

然而,此次虽然与“梅花”擦肩而过,一家在长海县从事专业海参育苗的海洋生态苗业有限公司却也已经有了不小的损失。“我们在水下的2000个养殖海参苗的网箱,有600个网箱的网被巨浪打碎了,里面的海参苗都跑光了,剩下1400个勉强坚持过来了。损失达到30%。 ”刚刚清算完损失的该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说,“这种损失要是算钱的话,那就没法算了。 ”

“大连这几年海参产业迅猛发展,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占到了全国海参业半壁江山,其重要一点就是占据了区域地理优势。但近来,这个优势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记者从大连海参商会了解到,2008年,山东、辽宁两地海参养殖面积占到全国98%,产量占全国97%。 2010年,海参开始进入减产周期,受2009年末和2010年初冰冻灾害影响,虾池养殖海参受到影响,大连减产20%左右。由于海参养殖周期为2-3年,此次受灾影响了今明两年的供给。

除了台风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强降雨导致养殖圈盐度下滑也对大连海参造成了威胁。根据数据显示,适合海参养殖的区域,海水盐度为千分之24至千分之35。最适合的盐度范围为千分之28至千分之33。而记者从大连海参商会获悉,经历了几场暴雨之后,目前大连周边海域养殖圈里的海水盐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在千分之26左右。

隋锡林教授告诉记者,海参对海水的盐度有适应性,长期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域里,就能适应高盐度的环境,反之亦然。“但是,长期生活的海域盐度如果出现剧烈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超过千分之5,那么海参就无法适应了。 ”隋教授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强降雨所带来的盐度下滑程度已经接近海参所能适应的临界点。

未来:转向室内养殖成为趋势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山东出现了用升降式网箱养殖海参和鲍鱼的养殖户,其优点是可以避开养殖圈堤坝容易被海浪冲开缺口的弱点,并且方便转移。“各地的海岛养殖业在防灾减灾方面都有所尝试,但目前这些方法还都在实验中。 ”隋锡林教授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出现了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在长海县,就出现了利用室内育苗池、种箱等工具来进行生态育苗。 ”隋教授表示。

由此看来,部分海岛养殖户已经开始由露天养殖向室内养殖转移。业内人士表示,在自然灾害频发、海洋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由露天养殖转向室内养殖将成为未来海岛养殖的发展趋势。 记者孙健恩

延伸阅读

台风来袭

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相对受损程度最大

记者咨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隋锡林教授了解到,台风来袭时,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相对受损程度最大。浮筏养殖相比最为原始的底播散养,主要是通过多层立体格网笼让海产品能充分利用不同海水层的养分,从而实现亩产成倍提升。一旦漂浮于海面的浮筏遭到破坏,损失将非常大,养殖笼将沉入海底,多层立体格网将被压缩,底部海域将因养殖密度突增而缺氧及缺乏养分,并造成海产品死亡。

急功近利

过度养殖导致抵御台风能力减弱

根据长海县老养殖户的说法,以前浮筏养殖都讲究养殖的密度,这种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抵御一定等级的台风。“浮筏间原本的间隔应当是至少8米,可是现在你看看,凡是可以进行扇贝养殖的海域,浮筏的间距只有3米左右。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养殖户介绍,原先浮筏上挂的网笼数量比现在少,原先一台挂80个网笼的浮筏,现在挂了能有160个网笼。“现在的养殖都急功近利,即使明知养殖密度大也要加大养殖,比别人养得少就感觉自己吃亏了。过度养殖,对台风的抵御能力自然就减弱了。 ” 记者孙健恩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手机端每日水产新闻
    水产行业在线交流
    水产图片新闻
    水产会讯
    水产价格行情
    水产行业招聘
    水产养殖池塘出租转让
    水产前沿杂志订阅
    河北渔业期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