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养虾与养水

2011-10-17 10:01| 发布者: L.C| 查看: 42079| 评论: 0

养水的核心是为养虾提供充足、稳定的溶解氧,藻类的光合作用为养虾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存在随着昼夜变化而不稳定的缺陷,有益菌、增氧机、增氧剂等可以弥补,但前提是必须要操作得当。

文/ 广西龙门港海尚虾苗场  林瑞强

虾苗、水质、天气是养虾的三大关键因素,笔者在水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探讨,结合养虾19年的心得体会,认为水质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不到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

现在养虾通常是高密度养殖。但以藻类、有益菌、增氧机为标志的高密度养虾新技术也带来新问题,藻类、有益菌的繁殖生长受天气、pH值、温度、盐度、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水环境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想要营造和维持高密度养虾的生态环境必须要有一定的养水知识、必要的虾塘条件、适量的放养密度和相应的气候条件,才能有效地控制虾塘水质。

一、养虾先养水

虾病大多是应激引起,实践证明:优良稳定的水质是抗应激的最好措施,胜过任何一种抗应激产品。养好一池水,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是养虾成功的保证。

养水涉及的因素有肥料、天气、温度、盐度、pH值、藻类、有益菌、溶解氧、微量元素等等,但最关键的是藻类、有益菌、溶解氧,这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水质的框架。

1、藻类

高密度养虾所需要的溶解氧大部份是靠藻类光合作用供给。藻类好是水质好的标志。当前藻类管理思路不清晰、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1只知培藻,不知抑藻 以为只要把水肥起来就放心了,没有密切关注藻类的发展变化,更没有主动把藻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藻类是福也是祸。只有适度的藻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太少或太多都不好。藻类合适的范围是指:pH值8.3-9.0,透明度10-30cm,水色黄褐色或黄绿色,悬浮物少,水面光亮,波纹较大。

每次施肥后藻类都有一个明显的生长周期,即pH值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把藻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例如:如果pH值峰值达不到8.8,透明度达不到30cm,说明水还不够肥,下次追肥要适当增加用量,如果pH值峰值达到9.2,透明度低于15cm,说明肥又多了,下次追肥要适当减少用量,如果pH值峰值达到9.3以上,透明度低于10cm,兼上水面无光泽,水色偏暗,说明藻类已经出现老化,必须酌情使用含氯消毒剂杀掉一部分藻类,或者用加倍的光合细菌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倒藻。

对于消毒剂我们不要过于敏感,养虾是否使用消毒剂,不能够跟风,而是根据虾塘情况来决定。使用少量的消毒剂既能杀掉一部分老藻,又能改善水质。

1.2只知道产氧的一面,不注意耗氧的另一面 藻类是一种低等的浮游植物,白天上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溶解氧,夜晚下沉因呼吸而耗氧,白天水色越浓越漂亮晚上耗氧越严重,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吃亏。如果在放苗初期认为白天水色漂亮晚上舍不得开增氧机,就会造成缺氧、亚缺氧,少则10天,多则20天,虾就会出问题。

1.3不注意预防应激 凡生物都有应激,藻类也有应激,也会因应激而大量死亡。预防藻类应激的措施:一是加深水位,达到1.2-1.5m,水位深水质稳定,不会因为昼夜温差造成环境变来变去。二是晚上增氧,保证藻类晚上最低的溶解氧需要。三是补充碳源,在气温高、光照强的情况下,藻类因光合作用强烈造成二氧化碳缺乏,如果不及时补充碳源,会造成pH值超高或倒藻,可以通过泼葡萄糖、淀粉、米糠等含碳的产品来解决。

1.4心太急 露天养虾,水色不可能天天好。虾塘藻的种类繁多,不同藻类在不同条件下相互竞争变化,有时候出现不良水色是不可避免的。对不良水色一旦出现要马上投放加倍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腐植酸钠,反复多次,一般2-4天会有明显效果。对不良水色,有的人为了图快,用超量的红霉素或硫酸铜、络合铜来处理蓝藻,虽然立竿见影,当天见效,但10天之后虾也出现问题了。养殖南美白对虾尤其是在前期绝对不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能使用硫酸铜或络合铜以及不能大量换水。

1.5对每天测pH值工作不够重视 pH 值如同一把尺子,能够直观显示每天藻类的生长状况以及溶解氧是否充足稳定。如果每天能够根据pH值得变化,结合透明度、水色、天气,结合前几天施肥、放菌、用药,作综合分析,就能判断水质尤其是溶解氧是否属于正常范围,这是养虾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虾农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例如,暴风雨的当天pH值是8.5,比天气好的前一天低0.3,说明藻类明显死掉了一部份,溶解氧明显偏低和不稳定,应该在原来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增氧的力度,晚上撒增氧剂避免溶氧不足,同时泼洒熟石灰(少量多次)、光合细菌、葡萄糖、沸石粉。以上措施连续两天,即可缓解恢复。如果暴风雨当天pH值7.8,比天气好的前一天低1.0,说明藻类已经大量死亡,底质水质已经变坏,水体严重缺氧,说明对虾处于应激状态,要按照以上措施,反复多次使用,一直持续到天气好转,水质恢复正常。

有的人也知道这样做,但仅仅使用1次或2次就不再用了,结果导致失败,非常可惜。一些人对暴风雨造成pH值出现的较大变化(即比天气好的前一天降低0.7以上),认为是正常现象,只是泼一些石灰、葡萄糖、Vc等简单应对,等待天气好转之后才把水色调整回来,没有进一步认识到这个时候已经缺氧了,水质已经坏了,这是造成养虾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经验告诉我们:pH值变化的幅度大与小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pH值变动幅度小(小于0.7),溶解氧只是发生量的变化,水质只是差一些,如果pH值变动幅度大(超过0.7),溶解氧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水质已经坏了。

2、有益菌

实践证明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对养虾的作用是显著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肥料被越来越多的虾农所喜爱。当前使用有益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2.1对有益菌的知识了解少 使用有益菌是有条件的,首次使用前水体一定要经过消毒,只有经过消毒破坏原来的生态,杀死原有的细菌,腾出空间位置,然后施有益菌才能形成优势,以后要定期补充,才能保持优势,否则用了等于没用。

在使用有益菌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定期消毒,做到每20天左右消毒一次,因为水体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益菌的优势也不可能靠进水后的一次消毒就能够永远保持,定期消毒是为了使有益菌在养殖全过程保持优势的保证。定期消毒一定要谨慎,要考虑周全,应掌握在天气好、水质好、吃料正常、无大量脱壳的时间进行。养虾的过程是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大有益菌使用量的过程,我们管理者的职责是在水质彻底恶化之前把虾养成功。

2.2凭爱好使用,一般只是使用芽孢杆菌,EM菌及光合细菌很少用或不用 芽孢杆菌的功能是降解塘底的颗粒污染物,把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无机盐类,EM菌的功能与芽孢杆菌基本相同,只是效果远远比不上芽孢杆菌,但是EM菌是厌氧菌,它与好氧的芽孢杆菌正好优势互补,一个在好氧环境起作用,另一个在厌氧环境起作用,谁也代替不了谁。光合细菌的功能是降解水体当中的小分子无机盐类,能够把芽孢杆菌、EM菌分解出来的,藻类吸收不完的,多余的无机盐类吸收,特别是在吸收氨氮和预防硫化氢方面是其它两种菌所不及的。这三种有益菌互为条件互相配合,放弃任何一种都是不明智的。有益菌的使用量应从虾塘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养殖密度大的污染也大,有益菌应该多放,溶解氧高的多放,水质好的多放,底质好的多放,吃料正常的多放,反之溶解氧低的、水质差的、吃料明显减少的,应该少量多次放,勤放少放,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而且晚上一定要撒增氧剂。对虾大量脱壳期间,由于耗氧大,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投放好氧的芽孢杆菌。

2.3溶解氧 充足的溶解氧是水质稳定及对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养虾最怕倒藻,倒藻大多都是晚上缺氧所造成的,因而养虾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意义重大。

但是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个虾塘增氧机都不足。一般水深1.2-1.5m的低围池虾塘,要求按每亩配1KW增氧机,但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是极少数。现在普遍的现象是,一旦虾出了问题,很贵的药物都舍得买,但就是舍不得配足增氧机,以防为主变成了以治为主,完全搞颠倒了。

我们所要求的配足增氧机也只是最低的要求,因为高密度养虾的大部份溶解氧是靠藻类光合作用获得,所以白天增氧机作为增氧的意义并不是很大的,但增氧机把水搅动形成水流,使到上层水与下层水进行交流,促进了物质循环,保障了藻类的营养供给,这个作用远远大于增氧作用,夜晚由于藻类没有光合作用反而大量耗氧,这个时候增氧机才是虾塘溶解氧的最大来源,但即使这样也只是维持生物较低的溶解氧要求,如果遇到水质不好、天气不好的情况,晚上仍然缺氧,建立了这个思路,失败就会减少许多。

在使用增氧机方面也有待改进。现在我们的增氧机在安装的位置上全部都是固定的,从开始到收获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一种浪费。如果从放苗开始,每隔2天就改变1台增氧机的角度方向,这样既能够增加净化塘底的面积,又能把更多的污染物转化为肥料,是十分有益的。 不要认为凡泛底都是坏事,只有突然的全塘性的泛底才会造成应激,如果有计划的控制在较小面积的泛底是有益的。

二、养水要从清塘抓起

养水先养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所以养水要从基础抓起,从清塘抓起。每年收获虾之后要暴晒塘底,使到黑坭彻底氧化变白,然后撒生石灰,把塘底表土反复翻耙,去掉异味,泼洒芽孢杆菌进行分解。

养水是为对虾营就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个养水的程序可以概括为:清塘是养水的基础,进水和消毒是养水的开始,施肥、放有益菌、增氧是养水全面进入运作。养水是一台不能停顿的机器,一旦启动后就不能够停顿,一直运转到收获结束,中途任何停顿都会造成水体循环受阻,造成生态不平衡。

藻相稳定是水质稳定的标志,但没有菌相的稳定也没有藻相稳定,增氧机则是藻相、菌相能够保持平衡稳定的保障。在养水这个系统工程中,藻相、菌相、增氧机是互相配合的。养水要从早期抓起,很多虾病是早期形成的,养虾风险实质是在早期,但一直以来,放苗之后十多天的养水工作往往被忽视,认为虾苗小不存在缺氧,认为塘底干净不存在有害物质超标,认为塘内有丰富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不用投喂,造成对虾生长缓慢,造成晚上缺氧或亚缺氧,致使弧菌泛滥蔓延,有害物质不断积累,造成对虾体质下降,虾的内脏器官逐渐损伤病变,最后导致养虾失败。许多发生在30天左右的排塘大多都是这样造成的。

虾是底栖动物,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容易看到的,容易看见的都是不正常的,如果虾不怕人,就等同于宣布失败了。虾病从形成到病重到暴发都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暴发虾病,老是从昨天或前天去找原因,永远是搞不清楚的。因为昨天或前天的恶劣天气仅仅是虾病暴发的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所以一定要往前10天去找,从水质管理去找,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管理水质的方法错了。实际上暴发虾病大多都是我们错误的操作所造成的。

三、养水要从细节抓起

养水是一项十分细心的工作,因为大的问题都是从小问题发展而来的,所以养水一定要注重细节,要注重小问题,要从小抓起。水质恶化前一般都有迹可寻,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有规律性。例如早晚pH值超过0.7是晚上缺氧,相差越大晚上缺氧越严重,如果进一步发展,每天pH值超过9.2,且水色偏暗是明显缺氧,说明底质水质变坏。如果虾逃离底层,狂游,对新水表现活跃,撑排时大量对虾跳跃,预示虾病将要暴发。

夏天气温高、光照强烈,白天藻类光合作用旺盛,晚上藻类耗氧大,如果白天不增加碳源,晚上不增加氧源,对虾也容易出问题。溶解氧不足也有征兆,例如藻类太少(增氧机开动后水色马上变混浊,停机后很快就恢复为淡绿色),吃料量颠倒(正常情况是早、晚餐多吃,中午餐少吃,变成中午多吃早晚少吃),阴雨天吃料明显减少,底坭发黑,排污口发臭等等。只有根据这些细节,综合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才能避免损失。

养虾处处是细节,但更要注意抓一些重要的细节、关键的细节,例如投放虾苗一定要坚持水质稳定才投放,水质稳定是指杀虫剂、消毒剂、石灰、茶麸等残留消失,是指首次施肥后经过1-2次追肥已经掌握了pH值的变化规律,是指水色、盐度、温度、透明度适合,是指水位1.2-1.5m。如果仅仅凭短时间的试苗来作决定是欠妥的,除非水质很差试苗马上有反应,否则一般性的不良水质短期内是难以辨别的。

水质不良如同亚缺氧环境,虽然短期内看不出问题,但却一天天地损害虾的体质,由小病发展到大病。事实上水质是否稳定,管理者自己最清楚,只是存有侥幸心理,认为问题不大,养虾是不能够侥幸的。抗应激、解毒也很关键,也要特别认真对待。抗应激、解毒要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即用药物,治本即调好水质。水质不好会引发应激以及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水质好则原先的应激及有害物质都会缓解,所以抗应激或解毒都应注重改善水质,药物只是必要的补充。

说到底,细节就是日常工作,是常规工作,抓细节就是抓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做到巡塘检查,做好记录,收听天气预报,对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但掌握当天的水质变化,而且要大概判断出第二第三天水质的发展趋势。日常工作做好了,心中就有底,才能驾驭养虾局面。

四、养水要从实际出发

养水的实际一是要兼顾水质各个因素的平衡,二是要从每个虾塘的具体情况出发。

因为水质是天气、pH值、肥、藻、菌、溶解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因素对其他因素都有联系和影响,只有各个因素之间保持平衡才能营就及保持好的水质,所以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都要考虑到其它方方面面。例如要想追肥,就要考虑天气是否合适,考虑到虾塘是否缺氧,如果虾大量脱壳就不要急于进行。

不论使用哪一种产品,首先要对该产品的性能、作用了解,做到合理使用,避免过渡使用造成浪费,避免过渡使用造成相反的结果。与水质有关的因素,如肥料、藻类、有益菌、石灰、消毒剂等等都有明显的好坏两方面,使用不当会起到相反作用。例如藻类少了不行,藻类少即溶解氧低,但藻类太多了也不行,藻类太多一方面昼夜溶解氧差异大,晚上容易缺氧,二方面容易倒藻危害更大。石灰也是一样,也有好坏两个方面,例如我们广西的低围池,特别是旧池老池,清塘离不开石灰,没有石灰养不到虾,但石灰清塘一般要10天才能自然消失,如果考虑到石灰对虾苗的伤害,必须要相隔一个月,否则石灰也养死虾。

养水从实际出发包括不能死搬硬套。例如清塘使用石灰,如果时间许可就按照常规来操作,即相隔一个月才投放虾苗,如果时间不许可,石灰用量可以酌情减少,并且尽快肥水,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加速吸收降解石灰的残留,再加上白天多开增氧机暴气氧化,这样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投放虾苗了。了解是灵活变通的基础,是从实际出发的基础,只有对养水的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才能够结合虾塘的实际,做到运用自如。

五、结束语

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涉及到养虾的全过程,也涉及到与养水有关的方方面面。水质具有好坏两重性,恶劣的水质所造成的应激及危害是导致养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优良的水质则是养虾成功的保证。

预防缺氧是养水的关键,不论倒藻或泛底,最终危害虾的都是因为缺氧。养水的核心是为养虾提供充足、稳定的溶解氧,而藻类的光合作用为养虾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成为可能,但藻类的昼夜变化使到溶解氧极不稳定,有益菌、增氧机、增氧剂等为弥补藻类溶解氧不稳定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但前提是必须要操作得当。

如何把养水的各个因素配合得恰到好处,是很不容易的,是要花点苦功的。养水的基本原则是弄懂原理,因塘制宜,只有弄懂了原理,思路才能清晰,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塘制宜,管理才到位。

水产前沿》杂志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手机端每日水产新闻
    水产行业在线交流
    水产图片新闻
    水产会讯
    水产价格行情
    水产行业招聘
    水产养殖池塘出租转让
    水产前沿杂志订阅
    河北渔业期刊
    回顶部